
11月12日同花易配,资阳区沙头镇富兴村的稻田里,一台加装了粉碎装置的收割机正在进行作业。机器驶过,稻穗被收入仓中,秸秆被粉碎后均匀撒回田间。“现在采用粉碎翻耕一体化作业,三天之内这片田就能种上油菜,比往年节省五天时间。”农机手介绍。
近年来,资阳区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,从“一禁了之”转向“分类施策”的科学疏导,针对田块特性与农时需求,推出高茬沤制、低茬还田、深耕掩埋、基料利用、打捆离田“五疏”模式,以精准路径破解秸秆处置难题,这种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的方式,让昔日“生态包袱”变身“绿色财富”。
在晚稻收割后闲置至次年春耕的双季稻田块里,资阳区推行“高茬留田+蓄水沤制”模式。农户收割时留高茬,通过整田、筑埂、注水,利用微生物自然腐解后翻耕还田,实现绿色农业生产降本增效,在维护水田生态平衡的同时,每亩减少化肥施用量15公斤以上、节省成本近80元,目前全区已推广15万亩。

秸秆高茬蓄水沤制同花易配
对于晚稻收割后需立即翻耕、抢种油菜的稻油轮作田块,资阳区创新推出低茬粉碎还田模式。为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,控制留茬高度不超过15厘米,实现秸秆粉碎均匀抛洒、同步翻耕。在新桥河镇,除给予每亩20元补贴外,对加装粉碎装置的农机户额外补贴10%,并通过“天帮忙·农机一键达”平台统筹调度农机作业,将“收割、粉碎、翻耕”全流程压缩至三天内完成。目前,新桥河镇万亩油菜示范片已完成9527亩低茬粉碎还田,有效构建了“秸秆、肥料、粮食”绿色循环体系。
为破解秸秆影响油菜、绿肥等作物出苗的难题,资阳区在粉碎还田基础上全面推行“深耕翻种+秸秆掩埋”模式,明确规定翻耕深度不低于20厘米,确保秸秆被完全掩埋。以沙头镇为例,该镇按每亩30元的标准予以深耕补贴,并严格执行“先作业后验收”制度,由镇、村两级共同验收,确保深耕效果达标。此外,资阳区还通过统一调配7台大型深翻机在万亩示范片集中作业,有效保障了油肥作物的及时种植。

秸秆深翻掩埋还田同花易配
为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,资阳区还将秸秆变成了培育珍稀食用菌的“营养基”。利用秸秆产量大的连片稻田及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,当地以稻草为基料探索开展赤松茸种植试点。通过组织镇、村干部系统学习先进种植技术,积极推广简化流程,实现40天出菇,每茬可采菇4次。仅沙头镇富兴村50亩示范点就已处理秸秆约1500亩,食用菌亩产达2000斤以上,亩产值约2万元,经济效益远超传统作物。这一项目还积极吸纳周边脱贫户、监测户务工,按每人每天150元标准结算报酬,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提升。

秸秆做基料种植食用菌
针对集中连片、秸秆产量大的高产稻田,资阳区建立起“农户+合作社+企业”打捆离田加工全流程链条,由收储加工利用主体提供免费打捆、运输服务。茈湖口镇引进企业建设秸秆收储利用中心,将收储秸秆加工成饲料块,实现二次利用,该中心年收储秸秆能力达3万至5万吨。

秸秆打捆离田
如今在资阳区,秸秆实现了原料化、饲料化、基料化、燃料化、肥料化综合利用,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%以上,其中离田利用率达35%同花易配,形成了“主体获利、农户受益、政府减压”的多赢局面。这一系列创新举措,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,更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,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。
九龙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